溝通介入方案一般是整合最新、最佳的臨床及教育證據,尊重主要照顧者及重要他人的想法,執行時依循實證本位實務原則(evidence-based practice, EBP)。溝通介入的方式可使用強化自然能力、調整環境布置或整合輔助溝通系統的技術與策略,在目標訂立上,可分「目前」與「未來」來做整體考量。「目前」的介入目標,原則是讓特殊幼兒經少量練習後,就可以操作並用於溝通,以滿足立即的需求,建立成功的溝通經驗;「未來」的介入目標,原則是讓特殊幼兒經成人協助,或和較有能力的同儕合作,將潛力逐漸轉換成實際能力,並展現出來。
依據目前與未來的介入原則,大多數的溝通介入方案不會有終點,因為特殊幼兒學會的新技能,變成目前的技能,先前學會的技能就成為過去的技能,接下來又須規畫未來的訓練。
個案應用實例
小澤(化名)是一名五歲的腦性麻痺幼兒,被安置在家扶基金會臺中發展學園,他的認知發展與同齡者差異不大,能理解日常用語,但能表達的語彙量較少,語音的清晰度不佳,影響口語表達;溝通時因缺乏自信,音量偏小,在團體中學習比較容易被忽略。教師問小澤開放性的問題時,他通常是簡短的回應。小澤在動作控制上,經適當擺位後,可以用右手握筆,穩定的點擊溝通版面格子內的符號。
介入策略
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教保副組長、特教教師等團隊成員評估小澤的情況後,決定「目前」的介入目標是「以常用句、核心語彙為現階段學習的溝通符號」;「未來」的介入目標是「以注音符號為學習的溝通符號」。具體作法說明如下。
實施效果
小澤經密集訓練後,構句的完整度及流暢度均有顯著提升,也能在語音溝通筆的聲音提示下,支持他用口語表達更完整的句子。
為了讓小澤有機會和不同的溝通夥伴練習溝通,因此請家長及同儕加入活動,讓小澤練習與不同溝通夥伴對話。剛開始,小澤還有點害羞,不知道如何「破冰」,經過練習後,已經能夠在溝通輔具的支持下,使用肯定、否定、疑問等句型和夥伴互動。
此外,還教導小澤在句子中加入「也」、「和」等連接詞與副詞,逐步擴展句子的複雜度。現在,語音溝通筆已是支持小澤口語表達的溝通夥伴,能配合他學習如何溝通的速度,並將意思表達得更完整及清楚。
▲小澤(左)用語音溝通筆點擊溝通版面上的符號,支持口語表達。(圖由語言治療師黃鈺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