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台訊息
    • 最新消息
    • AAC影音
  • 平台簡介
    • 成立平台宗旨
    • 平台功能
    • 成員及分工
    • 聯絡我們
  • AAC科普
    • AAC迷思
    • AAC一般知識
  • 輔具產品
    • 輔具介紹
    • 輔具類型
      • 低科技輔具
      • 有聲溝通器
      • 溝通軟體
      • 溝通App
      • 輸入方式
      • 溝通輔具相關周邊產品
    • 輔具廠商
      • 元鼎國際
      • 格羅斯
      • 朋笛
      • 博陽科技
      • 吉喬
      • Sense森思
      • 語悅科技
      • 庭田
      • App Store
      • Google Play
  • AAC百寶箱
    • 溝通符號
    • 溝通輔具
    • 溝通技術
    • 溝通策略
    • 整合式方案
  • 資源連結
    • 政策法規
    • 相關書籍
    • 相關文獻
    • AAC新趨勢
  • 提供AAC服務單位
  • 網站導覽
  •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官網
  • Facebook粉絲頁
  • Youtube官方影片
  • 回饋與建議
前往主要內容
第一基金會AAC跨越溝通鴻溝平台
:::

第一基金會AAC跨越溝通鴻溝平台

網站導覽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官網 Facebook粉絲頁 Youtube官方影片
  • 平台訊息
    • 最新消息
    • AAC影音
  • 平台簡介
    • 成立平台宗旨
    • 平台功能
    • 成員及分工
    • 聯絡我們
  • AAC科普
    • AAC迷思
    • AAC一般知識
  • 輔具產品
    • 輔具介紹
    • 輔具類型
    • 輔具廠商
  • AAC百寶箱
    • 溝通符號
    • 溝通輔具
    • 溝通技術
    • 溝通策略
    • 整合式方案
  • 資源連結
    • 政策法規
    • 相關書籍
    • 相關文獻
    • AAC新趨勢
  • 提供AAC服務單位
AAC百寶箱
::: 首頁 > AAC百寶箱 > 溝通策略 > 圖卡兌換溝通系統 促進主動溝通
  • 溝通符號
  • 溝通輔具
  • 溝通技術
  • 溝通策略
  • 整合式方案
2013-01-18

圖卡兌換溝通系統 促進主動溝通

低科技AAC策略
文/社團法人中華響響輔助科技協會秘書長王俊凱
發行出處/國語日報特教副刊
發行日期/2013年1月18日
 
圖卡兌換溝通系統海報
 
在國內外受到廣大回響的「圖卡兌換溝通系統」(The 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s,簡稱PECS),是由美國的Bondy和Frost針對無口語或低口語兒童所設計的溝通訓練方法。在結構化的情境下,教學者藉由個案對於增強物的喜愛與需求,進一步促進溝通意願,利用圖卡協助個案發展主動溝通的能力。
 
在這個訓練方案中,筆者略分成三大目標。「短期目標」為運用圖卡兌換溝通系統,提升自主溝通意願。「中期目標」為使用核心語彙,提升語句理解與溝通表達能力。「長期目標」為使用注音符號,達到表達無礙與閱讀的目標。

溝通訓練六階段

Bondy和Frost把「圖卡兌換溝通系統」的教學分成六階段,最初個案藉由圖卡來傳遞訊息,到最後能逐漸發展出句子結構及自發性回應,並應用在生活中。以下介紹各階段的訓練重點。
 
  • 階段一:以圖卡易物
這個階段由兩個訓練者合作進行,一名為「溝通者」,另一名為「提示者」。
 
首先,溝通者坐在孩子對面,提示者坐在後面,溝通者需引誘孩子去拿喜愛的物品,當提示者看到孩子欲拿取喜愛物時,可用肢體協助提醒孩子拿取圖卡給溝通者。待溝通者確認孩子拿到圖卡後,要立即給予回饋,把孩子想要的物品交給他。
 
  • 階段二:增進自發性溝通
這個階段強調:拉長孩子與溝通者及孩子與溝通簿之間的距離,激發主動意願。
 
先拉長孩子與溝通者之間的距離,鼓勵孩子從眼前的溝通簿中拿取圖卡,交給溝通者,再拉長孩子與溝通簿之間的距離。若孩子不知如何進行時,提示者可用肢體適時協助,等到他學會這項技能,再慢慢退出。
 
  • 階段三:區辨圖片
這個階段為訓練孩子從溝通簿的數張圖卡中,挑選有想要物品的圖卡,並交給溝通者。可由兩張圖卡開始練習區辨,比如:讓孩子指出喜愛物與討厭物的圖卡。
 
之後,再逐漸增加圖卡數量,直到孩子能從數張圖卡中,找出最符合需求者。
 
  • 階段四:句型結構
這個階段的目標,是要訓練孩子能拿起「我要」及喜愛物的圖卡,並且由左至右貼在句型條上,再從溝通簿將句型條摘下交給溝通者,以換取需求物。
 
  • 階段五:接受性語言訓練 
溝通者問孩子:「你想要什麼?」孩子能拿出「我要」及喜愛物的圖卡,並自發性的回應。
 
  • 階段六:刺激自發性反應
除了問孩子「你要什麼?」外,溝通者可增加「你看到什麼?」「你聽到什麼?」「這是什麼?」等句型,以刺激孩子自發性的反應,並回答常見的問題。

訓練介入前的準備

 在運用PECS方案介入前,可先做「溝通功能分析」及「增強物調查表」,從不同情境中觀察個案的行為表現。
 
 「溝通功能分析」包括:溝通夥伴、主動發起或只是回應、溝通情境、溝通行為、意圖溝通的功能、是否達成意圖目標。從分析結果可了解個案對何人、何事、何時、何地、何物較有溝通反應。
 
舉例來說,在律動時間,當治療師拉起寶寶(化名)的手一同搖擺時,他想要逃脫,但治療師仍拉著他的手完成。溝通夥伴是「治療師」,寶寶是「被動回應」,溝通情境是「律動課」,溝通行為是「逃離」,意圖溝通的功能是「不想律動」,是否達成意圖目標是「沒有」。
 
「增強物調查表」則可了解個案對增強物喜愛的程度與需求。若能區分不同增強物的強度,會使方案執行更順利。

執行常見問題

在這套方案中,利用圖卡協助低口語或無口語兒童發展主動溝通能力,是執行重點。過程常見的問題如下:
 
  • 太要求用口語表達
 PECS強調提升個案主動溝通能力,若太注重孩子的口語反應,反而會降低溝通效率。幾次經驗後,往往使個案興趣缺缺。
 
  • 沒有提示者
在初期,提示者扮演重要的角色,隨著個案能力提升,再慢慢退場。但常見溝通者兼提示者,導致個案混淆,不知該怎麼做才能得到增強物。
 
  • 溝通對象狹隘
初期執行時,由熟悉這套溝通方式的教師執行,但家長及同儕若能參與,則可提高成功率。當個案欲以圖卡溝通時,同儕若了解圖卡代表的溝通意圖,就能增強個案使用的意願。
 
  • 結構化情境的缺失
僅在結構化情境中執行,容易使個案陷入只有跟特定對象溝通才用PECS,而無法類化到不同對象的溝通上。因此,個案最好能在多種生活情境下練習。
 
PECS強調協助個案運用圖卡建立溝通的能力,若在短期目標中能提升這項能力,使個案學到核心的語彙組句,甚至能夠以注音符號拼音,將使他們「主動開啟」溝通模式,與人互動。
 
轉自:https://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1071
回列表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Facebook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Line
:::
第一基金會 第一基金會

服務信箱:aac_service@diyi.org.tw

服務專線:02-2722-4136轉1856

傳真號碼:02-2729-1742

服務地址:115台北市南港區重陽路223號 B1 查看地圖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官網:https://www.diyi.org.tw/

富邦文教基金會

通過A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A-cart網頁設計:雲端主機
Lin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