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從家長的角度出發,探討其於兒童接受輔助溝通系統(AAC)介入過程中所產生的整體經驗歷程。考量到不同家長之經驗的個別性,故採質性研究現象學研究方法,以個別深度訪談作為研究資料蒐集的方式,共邀請6位母親參與研究。研究執行及資料分析撰寫的過程中,遵守嚴謹的研究倫理規範,並與協同分析者討論確保研究品質。
本研究結果得出三個部分:
(一)兒童接受AAC介入過程亦為家長自身對於溝通意義改變的過程,從初始對於AAC理解的偏誤,透過經驗的累積,逐漸重建溝通的意涵,亦能調整對於兒童溝通能力的看法與期待。
(二)在面對兒童使用AAC的問題時,研究參與者配合孩子生活及學習所需、了解並提升孩子當下的能力、自主尋求相關資訊、依據情境彈性使用AAC,以及運用幽默來緩和困境。而因應他人不了解AAC的疑惑方面,母親們學習不在乎他人眼光及倡議AAC的使用。
(三)與專業人員互動時,母親們認同專業做法、獲得互惠相待、不願意產生正面衝突,以及擔心表達需求會造成專業人員的工作負擔。家長在介入過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研究者建議,專業人員需持續增進AAC的相關知能及實務經驗,重視個別家庭的價值觀及生活模式,並保持互惠平等的態度與家長互動,視家長為重要的合作夥伴,提升與家長之間的融洽互動,必能帶給兒童正向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