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無所不在,也是人天生的本能。初生的新生兒即會透過哭來反應肚子餓的生理需求;且隨著年齡增長,除了哭,也會使用微笑、聲音來回應他人的逗弄或與之互動;多數人遵循一般正常語言發展歷程時,除了非口語訊息使用外,也會漸進到運用口語來表達及溝通。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能循著一般語言、認知及動作的發展歷程成長,所以溝通的方式也不盡相同。美國聽語協會(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ASHA)對「輔助溝通系統」(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AAC)的定義即為除了口語以外的所有溝通方式(ASHA, 2023)。而不論哪一年齡層的人,只要在言語或語言技能有困難時,都可以使用AAC來協助。AAC中的「擴大(Augmentative)」意指在口語中增加、補充某些內容,以擴大既有的能力;而「替代性(Alternative)」則為以非口語的方式,代替了單純口頭說話的模式。藉著AAC的運用,是可以幫助有語言障礙或困難的人,增加需求表達、活動參與、社交互動、提高學習表現和自我價值感。新北市立八里愛心教養院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入院年齡為年滿2歲未滿18歲領有重度、極重度之身心障礙證明,且須不具行動能力及生活不能自理者;服務對象中高達70% 為無口語者。即使是重度、極重度障礙者,仍有溝通表達的需求,而當服務對象無法有效表達,或是他人無法有效接收服務對象的溝通目的時,就有可能讓服務對象產生不適當的行為(如自傷、傷人或丟物等)。因此,如何促進照顧者對服務對象溝通方式的理解,以及幫助服務對象使用適當及更有效能的溝通模式,來表達需求、情緒、社交互動和傳遞訊息等溝通功能,一直是本院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