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溝通系統(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簡稱AAC),如果以英文直譯應該譯成擴大性及替代性溝通,但依其涵義,臺灣學界採用了輔助溝通系統作為此一領域的代名詞(楊國屏,1996)。
AAC最早的定義是由ASHA於1989年發表:「AAC是屬於一種臨床語言治療的領域,其使用的目的是提供一個有效且便利的溝通方法,給暫時或永久患有嚴重表達性的溝通障礙者」(ASHA,1989),但隨著時代的演變,ASHA於2005年重新定義:「AAC是指在研究上、臨床上,及教育上所實行的一個領域,AAC涵蓋了試探性的研究,以及何時需要給予暫時性或永久性損傷、活動限制和有口語或語言表達及(或理解)嚴重障礙而造成參與者的限制時,進行補償,其內容包括口語和書寫模式的溝通。」(楊熾康,2010)。
以下我們進一步從AAC中的擴大性溝通及替代性溝通進行說明,擴大性溝通指為有口語能力的個體,補充和支持自然說寫方式進而提高溝通能力的過程,例如:一名腦性麻痺者雖可開口說話,但因其唇舌動作協調差,可能造成構音異常,周圍的人得花更多的時間、精力才能聽懂他說的話,若為了構音清楚而要求他們努力控制說話的動作,反而會使他們全身緊繃更說不出話,此時,若能透過溝通輔具的輔助,不僅有助於當下的溝通,讓溝通有效率,更可使他們轉移注意力,待身體放鬆後,說話過程反而更容易成功(莊宏達,1991);替代性溝通指為沒有口語或口語能力嚴重受限的個體提供一種暫時性替代自然說寫能力的方法,例如:一名泛自閉症者完全無否開口說話,溝通方式多以肢體動作伴隨哭鬧的方式表達需求,此時,若能以溝通輔具介入,聚焦在功能性溝通上,幫助他建立另一種新的、合宜的溝通行為,將可有效減少衝突,增進彼此互動關係。
至此,我們知道AAC不僅能幫助完全無法說話的人,對於有口語,但口語能力因各種原因受限的人來說,亦能進一步補充及支持口語能力的不足。擴大性及替代性溝通就像天平的兩端,當個體能力仍不足以開口說話時,我們先採用替代性溝通的方式,幫助他有效參與生活互動,待個體逐漸發展出口語能力後,擴大性溝通的比重就會提升。因此,除了沒有口語的孩子需要AAC外,有口語但溝通能力有限的孩子也需要AAC來幫助他們有效參與溝通互動。
參考文獻
莊宏達(1991)。腦性麻痺幼兒的溝通訓練。台中:瑪利亞文教基金會。
楊國屏(1996)。輔助溝通系統:聽與說專輯(下)。科學月刊雜誌社。
取自http://resource.blsh.tp.edu.tw/science-i/content/1996/00110323/0009.htm
楊熾康(2010)。嚴重溝通障礙者的權益與保障。2010年世界公民人權高峰會。
取自http://www.worldcitizens.org.tw/awc2010/ch/F/F_d_page.php?pid=24857
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1989). Competencies for speech-language pathologists providing services in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ASHA, 31, 107-110.
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2005).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ists With Respect to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Position Statement. Retrieved June 10, 2010,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asha.org/docs/html/PS2005-00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