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台訊息
    • 最新消息
    • AAC影音
  • 平台簡介
    • 成立平台宗旨
    • 平台功能
    • 成員及分工
    • 聯絡我們
  • AAC科普
    • AAC迷思
    • AAC一般知識
  • 輔具產品
    • 輔具介紹
    • 輔具類型
      • 低科技輔具
      • 有聲溝通器
      • 溝通軟體
      • 溝通App
      • 輸入方式
      • 溝通輔具相關周邊產品
    • 輔具廠商
      • 元鼎國際
      • 格羅斯
      • 朋笛
      • 博陽科技
      • 吉喬
      • Sense森思
      • 語悅科技
      • 庭田
      • App Store
      • Google Play
  • AAC百寶箱
    • 溝通符號
    • 溝通輔具
    • 溝通技術
    • 溝通策略
    • 整合式方案
  • 資源連結
    • 政策法規
    • 相關書籍
    • 相關文獻
    • AAC新趨勢
  • 提供AAC服務單位
  • 網站導覽
  •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官網
  • Facebook粉絲頁
  • Youtube官方影片
  • 回饋與建議
前往主要內容
第一基金會AAC跨越溝通鴻溝平台
:::

第一基金會AAC跨越溝通鴻溝平台

網站導覽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官網 Facebook粉絲頁 Youtube官方影片
  • 平台訊息
    • 最新消息
    • AAC影音
  • 平台簡介
    • 成立平台宗旨
    • 平台功能
    • 成員及分工
    • 聯絡我們
  • AAC科普
    • AAC迷思
    • AAC一般知識
  • 輔具產品
    • 輔具介紹
    • 輔具類型
    • 輔具廠商
  • AAC百寶箱
    • 溝通符號
    • 溝通輔具
    • 溝通技術
    • 溝通策略
    • 整合式方案
  • 資源連結
    • 政策法規
    • 相關書籍
    • 相關文獻
    • AAC新趨勢
  • 提供AAC服務單位
AAC科普
::: 首頁 > AAC科普 > AAC迷思 > AAC是語言治療的最後手段?
  • AAC迷思
  • AAC一般知識
2020-07-07

AAC是語言治療的最後手段?

AAC的發展起源於1950至1960左右的美國,當時語言治療師針對不同認知及語言損傷的戰後傷兵,利用英文字母板、擴音設備、實物及圖片來幫助他們克服無法溝通的困境(楊熾康、黃光慧,2004)。在1970年代,有一些學者開始反思當傳統的口語訓練效果不好時,應該考慮使用AAC,但這個時期因為輔助性系統(aided system)數量有限,多半是使用圖片或英文字母板,在AAC應用上還是以非輔助性系統(unaided system)為主。因為AAC當時被誤認為會限制口語能力的發展,所以曾被作為語言治療的最後手段(Bryen & Joyce, 1985; Zangari, Lloyd, & Vicker, 1994)。1980年代,隨著科技的進步,AAC開始快速發展。國際輔助溝通系統學會(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ISAAC)也在1983成立,加速了AAC的推廣(引自楊熾康,2010)。

AAC不應該是語言治療的最後手段,使用AAC也不會阻礙口語的發展,事實上,如果能用說話來溝通,那麼說話會優於所有AAC系統,在孩子還無法說話時,透過AAC可以增加互動的機會,反倒能促進口語的發展(Cress & Marvin, 2003)。我們應該在早期療育之初就考慮盡可能地擴展所有的溝通面向與溝通效能,不論障礙的發生是初期,還是晚期,都必須提供適當的AAC。

 

參考文獻

楊熾康、黃光慧(2004)。淺談輔助溝通的基本理念。國教天地,156,18-23。

楊熾康(2010)。嚴重溝通障礙者的權益與保障。2010年世界公民人權高峰會。

取自http://www.worldcitizens.org.tw/awc2010/ch/F/F_d_page.php?pid=24857

Bryen, D. N., & Joyce, D. G. (1985). Language intervention with the severely handicapped: A decade of research.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19(1), 7-39.

Cress, C. J., & Marvin, C. A. (2003). Common questions about AAC services in early intervention.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19(4), 254–272.

Zangari, C., Lloyd, L. L., & Vicker, B. (1994).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An historic perspective.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10(1), 27-59.

 
回列表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Facebook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Line
:::
第一基金會 第一基金會

服務信箱:aac_service@diyi.org.tw

服務專線:02-2722-4136轉1856

傳真號碼:02-2729-1742

服務地址:115台北市南港區重陽路223號 B1 查看地圖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官網:https://www.diyi.org.tw/

富邦文教基金會

通過A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A-cart網頁設計:雲端主機
Lin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