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孆允
文/台大堉璘計畫實習生 范孆允
利用溝通圖卡與教保員們交流是博愛二班服務對象們熟悉的溝通模式,每一天的生活所需與休閒活動都可以通過圖卡表達。每位服務對象的溝通板都會依照自身能力與喜好的不同略做調整,萱萱的休閒溝通卡總共有七格,上排貼了班上三位工作同仁的照片,下排則是計算機、大象玩偶、治療球和梳子。她最喜歡的活動就是按計算機,每當教保員問她想進行的活動時,她都會指著計算機圖卡,請教保員拿給她;有時她也會選擇治療球,喜歡趴或坐著玩,開心地度過悠閒的時光。
而楊妹的溝通板為六格,分別為吃飯、喝水、上廁所、吃(零食)、散步和玩觸覺球。午餐時間,楊妹都會拿著溝通板到教保員面前,當教保員詢問她「楊妹,接下來想要做什麼?」時,楊妹會展露開心笑容,且正確無誤的指出吃飯的圖卡。此外,她也會使用溝通板向教保員表達其他需求,例如想出去散步、想吃餅乾,主動溝通的意願明顯提高。
▲圖1:服務對象使用生活需求類溝通圖卡向教保員表達生活需求。
由於每位服務對象的認知及視覺搜尋能力不同,找到適合個別化的圖卡量及內容,是需要經過多次的嘗試與修正。像是阿森的溝通板就分為正反面,正面是6格休閒活動,分別為吃餅乾、投籃、看風景、找教保員、按摩和唱歌,背面則是3格吃飯、喝水、上廁所等日常需求;中哥的溝通卡為兩個,一格是吃飯另一格則為空白,原先中哥的另一張圖卡是他最愛玩的算盤,但因癲癇發作樣態不同及頻率的增加,中哥的出席率及能力皆受到影響,因此在維持意願與實際狀況的考量下,雖然還是維持兩張的選項,但一張使用白色圖卡,讓他還是能主動選擇,增加他看圖卡的專注力;而寬寬由於行動不便,則是使用九句話溝通器,目前使用其中五格,內容分別為吃飯、喝水、上廁所、單木鳥和沙鈴,按下按鍵即會有聲音回饋,增加使用時的便利性及溝通成效。
▲圖2:服務對象以圖卡表達自主選擇想要上什麼課程。
除了每位服務對象個別的溝通方式外,在不同活動中,也會依據各自活動的重點而使用不同的溝通輔具,像是每天以互相問候為主的晨會活動,教保員們會事先在單句話溝通器中錄製好「早安」,讓無法有口語的服務對象能逐一和同儕們打招呼,增加和同儕互動的機會。
此外,每月一次的早餐日,自己挑選想要的餐點,也是服務對象們最喜歡的活動,教保員們將平日服務對象喜歡吃的早餐,印出圖卡讓服務對象根據自己的喜好選出想吃的早餐。在我這次觀察的五位服務對象中,平常動作較慢的阿森最為主動,他聽完老師的講解後立刻舉手,毫不猶豫地在壽司上點了點;萱萱是在蘿蔔糕和蛋餅之間猶豫了一會兒,最終選擇吃蛋餅;而楊妹則是喜孜孜地撕下了她的最愛-菠蘿麵包的圖卡。
▲圖3:每週一日的幸福早餐選擇,沒有口語的服務對象以圖卡選擇今日早餐。
這些形式不同的溝通輔具對於服務對象們的幫助顯而易見,不僅能讓他們更加順利地表達日常所需,也能提高大家主動溝通的動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樑。因為有輔助溝通系統(AAC),能讓工作人員更加了解服務對象的需求。看著服務對象們眼中興奮與快樂的神色,我想,從最先開始的AAC評估,選擇每個人合適的溝通方式及輔具,決定版面的內容和數量,再經過實際執行後的討論、調整,及定期的檢視與更換,大家平常所有的諄諄引導、每天持續的練習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圖4:依據每位服務對象的能力及需求,選擇適合的溝通方式及輔具。
*註一:根據維基百科指出,翻譯蒟蒻亦譯「翻譯魔芋」、「翻譯米糕」、「翻譯年糕」、「翻譯麵包」等,為哆啦A夢的道具之一。效用是食用後,可與不同語言者對話無礙,亦可解譯文字,甚至可以翻譯電腦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