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俊凱
文/社團法人中華響響輔助科技協會秘書長王俊凱
發行出處/國語日報特教副刊
發行日期/2011年8月19日
自閉兒的溝通差異性很大,有的不具備口語表達能力,即使有口語能力,也常呈現「非慣性語言」的僵化特質。
非慣性語言,是指自閉兒在說話時雖然可以區辨語詞或語句表達,但跟一般人溝通的習慣與慣例不同,導致他人難以理解他們的意思。非慣性語言是銜接無口語與獲得語言能力的過渡時期。在了解非慣性語言的特質後,如果能加以引導,自閉兒便可以循序漸進的取得慣性語言能力。
自閉兒的非慣性語言可分為:
非慣性語言在溝通上也具有獨特意義。有的自閉兒在這個階段會停留非常久,甚至遲遲無法獲得有效改善。但如果對自閉兒的非慣性語言有進一步的了解,從中觀察他們的語言線索,同理他們的感受,非慣性語言不失為一種有用的溝通與互動方式。
當自閉兒不斷重複同樣的話語時,可能是他在理解這句話上有問題。以下教學方式提供參考:
與自閉兒溝通時應觀察溝通情境,並從他們的非慣性語言中了解他們的溝通意圖或背後所代表的溝通訊息,而非僅了解表面的口語意義,才不會造成誤解,衍生後續的情緒問題。通常,自閉兒語言理解能力愈差,非慣性語言愈嚴重;而非慣性語言也會隨著自閉兒的語言發展愈發成熟,而逐漸獲得改善。
轉自:https://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