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俊凱
文/社團法人中華響響輔助科技協會秘書長王俊凱
發行出處/國語日報特教副刊
發行日期/2010年4月23日
數字1-10在數學領域裡是很基礎的概念,但對賢賢而言,這些數字的讀及寫,他已經學了好幾年,卻還是沒辦法將這些數字正確讀寫出來。
在經過一連串的討論及搜尋相關文獻後,決定透過電腦輔助教學的方式來協助他。透過電腦輔助教學來協助智障生有以下好處:
1. 電腦輔助教學能將智障生安置在事先設計好的電腦互動模式課程中,並可由教師在一旁協助,允許智障生依學習狀況,調整學習進度。
2. 智障生多有短期記憶力不佳的問題,但透過電腦輔助教學,可藉由電腦來反覆練習,達到精熟的目標。
3. 在讓智障生「過度學習」的歷程中,教師常需花費相當多的心力在不斷重複教學上,且師生關係可能也會變得緊張兮兮,若能透過電腦輔助教學,便可讓電腦作為教師的小幫手,並幫助智障生學習。
4. 電腦輔助教學的聲光效果能吸引孩子目光,提升學習動機。
在瞭解電腦輔助教學對智障生的幫助後,接下來便是數位教材的設計,教材製作的方向依感官經驗、概念建立、符號理解、描寫數字1-10、類化等幾個階段設計。
1. 感官經驗:此階段的設計著重情境式的呈現,例如在書桌上呈現五枝鉛筆,在盤子裡放五顆蘋果等…,讓孩子從情境中自然而然建立數字的學習經驗。
2. 概念建立:強調數字跟物品的配對與分辨,例如在電腦畫面上先呈現一顆蘋果,點擊後即出現數字1,出現兩顆蘋果,點擊後即出現數字2…。也可以透過撲克牌的方式,分別設計10張牌,數字1兩張,數字2兩張…,當翻到兩張一樣的牌時就可以收走。也可以設計數字跟物品的配對牌,當翻到一顆蘋果的圖形時,便要翻到數字1才算配對成功。這個遊戲除了幫助孩子訓練短期記憶外,亦可鼓勵其勇於嘗試錯誤。
3. 符號理解:設計一個闖關遊戲,例如賢賢想要到動物園玩,但是在前往動物園的路程中,橫跨了一條河,我們可以協助賢賢建造一座數字橋,只有依序將數字1-10排出,賢賢才可以過橋到動物園玩。成功過關後,再來便是動物與數字的配對練習,讓賢賢將動物園內的動物依序數出。
4. 描寫數字1-10:此階段可以透過不同的材質來練習仿寫數字1-10,例如讓賢賢在數字1的造型沙紙上仿寫數字1…,在電腦上則可透過「小畫家」,用不同的顏色,讓智障生透過不同的視覺感官來練習仿寫。
5. 類化:此階段可設計測驗式的題型,例如在電腦上設計題目為「請問冰箱裡有幾瓶可樂」,教師可將一樣的題目列印出來,讓智障生在紙本上作答,甚至設計相同的情境,直接帶賢賢去冰箱練習,將冰箱中不同的物品數量數出來。
各種教材的設計均強調從遊戲中學習,對智障生而言,「短期記憶力差」及「類化困難」是很普遍的兩項特徵,透過電腦輔助教學所帶來的多感官刺激,除了能進一步提升及維持孩子的學習動機外,也能針對智障生短期記憶力差的問題給予密集及重複的特別訓練,另課程與情境結合,則方便孩子從情境脈絡中去提取線索,使習得的訊息更不易忘記,讓長期記憶力更穩固,教師只要在教學設計中花點巧思,考量特殊兒的學習特性,便能達到部分調整、充分參與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