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俊凱
文/臺北市立大學特教系兼任講師王俊凱
發行出處/國語日報特教副刊
發行日期/2017年5月6日
兒童通常從遊戲接觸生活事物,建立互動,而玩具就是從想像連結到真實世界的重要媒介。透過玩玩具和別人互動,就是遊戲。玩具類型多樣,例如:聲光玩具、音樂型玩具、有電鈕開關的移動或轉動玩具、絨毛類玩具、運動型玩具、拼裝玩具、益智玩具等,這些玩具不需要特定的玩法,可以讓兒童從他們的生活經驗中,賦予玩具不同意義,進而創造新的遊戲規則。玩玩具及遊戲的經驗也與兒童的溝通發展有關,可讓兒童從遊戲過程中建立認知、規則、操作、輪流、交換、等待、想像、挫折容忍、應變等能力。
一般兒童可以輕易操作的玩具,對有肢體障礙的特殊生卻是有待克服的難關,他們常因無法有效使用雙手,而少了許多利用玩具探索世界的經驗與機會,更遑論遊戲互動,於是連帶影響語言發展。一般學前特殊生屬於初始溝通者,在使用語音產生裝置(如語音溝通板、溝通筆等)結合溝通符號去建立按壓板面,獲取物品的溝通行為前,如能先以玩具當媒介,發展遊戲互動的關係,在提升特殊生的溝通動機上,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考量能力與限制 選用合適裝置
為克服玩玩具的困難,除選用適當玩具外,「特殊開關」在當中常扮演重要角色。特殊開關是依據特殊生能力,並考量相關限制後,進而改裝成適合操作的開關。一般常見的單鍵開關有機械開關、電磁開關、電控制開關、近接開關、氣動開關及發聲開關等。操作特殊開關的部位並非只能是雙手,頭、臉頰、下巴、手臂、大腿、腳掌等也可以,只要特殊生在玩安裝了特殊開關的玩具時,能覺得輕鬆,身體也未出現不適當的代償作用,以利延長使用時間。
學習使用特殊開關的目的大致如下:
耐心引導不躁進 學習成果必現
有嚴重運動障礙的特殊生,可以透過使用特殊開關與人溝通,參與活動,甚至掌控自己的生活環境,但使用特殊開關並非一蹴可幾,最重要的是引導者要有耐心等待,用對方法後,還要給特殊生充分的時間學習。
個案應用實例
小杰(化名)是一名五歲的徐動性腦性麻痺者,因行動不便,平日多是坐在輪椅上,溝通時無法用言語表達,最多能發出一些聲音,多半是教師觀察小杰的眼神、表情、肢體動作後,再猜測他的想法。小杰具溝通意圖,但不夠主動,經社團法人臺中市響響輔助科技協會及家扶基金會臺中發展學園專業團隊共同評估後,為他訂定「增進主動溝通行為,提升互動性」的目標。
介入策略
實施效果
經過三個月的密集介入,不僅小杰的主動溝通意願提升,在輔具的支持下,他的手部控制能力也有改善,當小杰藉著按壓特殊開關獲取物品後,總會因能夠自主控制表達需求而出現笑容,進而提升與教師溝通互動的品質。
▲小杰右手握拳,以虎口敲擊特殊開關,青蛙玩具因而發出的聲光,誘發他按壓開關的動機。(圖由臺北市立大學特教系兼任講師王俊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