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俊凱
文/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特教組博士班研究生王俊凱
發行出處/國語日報特教副刊(本刊由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與國語日報聯合製作)
發行日期/2017年8月4日
溝通訓練方式有很多種,圖卡兌換溝通系統(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PECS)是一種常用於建立初始溝通者功能性溝通的訓練方案。PECS主要藉特殊生對增強物的喜愛與需求,引發自發溝通意願,訓練過程包括以圖卡易物、增加自發性訓練、區辨圖卡、句型結構、接受性語言訓練、自發反應及回答常見問題六個階段,每個階段有對應目標及通過標準,在溝通行為穩定後,才繼續下一階段。這套方案有明確的執行步驟,溝通圖卡及溝通簿的製作成本相對低廉,適合專業人員及家長使用。
溝通時需有說話者及聽者,當特殊生有溝通意圖時,能自然形成互動,特殊生在溝通過程中,有時是說話者,有時是聽者,但因他無法藉言語表達,於是先用「以圖卡與溝通者兌換物品」的方式,建立新的溝通行為,讓特殊生循序漸進的學習自動以圖卡及句型紙帶與人互動,並從中習得各種有效的溝通技巧。
PECS介入的常見迷思,筆者整理後說明如下。
PECS強調提升特殊生自發溝通能力,介入時如果太在意口語表現,會降低溝通效率和特殊生的溝通意願。塑造溝通行為需要一段時間,用PECS介入並非要放棄口語,而是先將目標放在有效溝通。等進入PECS第四階段後,可鼓勵有仿說能力的特殊生跟著圖卡句構的順序練習口語發音,研究也指出,不少沒有口語能力的泛自閉症兒童,在使用PECS一年內,陸續發展出口語能力。
PECS強調透過增強物來誘發特殊生的溝通意願,因此,事前的增強物調查不可少,如果特殊生的喜愛物有限,缺乏溝通動機,可在課程中加入偏好物選樣的策略,在簡單示範偏好物的操作方法後,將不同偏好物兩兩一組呈現,視特殊生當時的偏好選擇,提供物品及活動。偏好物選樣除能找出特殊生在PECS介入中可能使用的增強物外,還可讓特殊生從中拓展更多的興趣。
能認出大量圖卡和會使用PECS溝通是兩件事。區辨圖卡是PECS的第三階段,在特殊生自動以圖卡進行溝通的行為尚不穩定前,快速的完成第一階段、第二階段,並貿然進入第三階段,都可能導致PECS從原先的溝通訓練,淪為圖卡認知訓練。
因要改變特殊生原有溝通方式,並建立新的溝通行為,執行PECS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時,除了溝通者外,還要有一名協助者在特殊生的後方協助,當特殊生想要與溝通者互動,但不知如何啟動時,協助者可適時用肢體動作協助特殊生,等特殊生意識到可用圖卡兌換喜愛的物品後,協助者即可逐步退除肢體協助,好讓特殊生獨力完成溝通。
個案應用實例
小璇(化名)是一名泛自閉症幼兒,目前六歲,她能發出一些聲音,但無法透過言語與人溝通,當有需求時,最常用的溝通方式,是透過聲音搭配手勢來要求物品。當需求無法獲得滿足時,小璇會露出不悅的表情並發出抗議的聲音。
介入策略
經由響響輔助科技團隊評估後,認為小璇因缺乏適當的溝通管道,導致年紀越大,情緒起伏也越大,於是,在和小璇的母親討論後,決定以PECS作為溝通訓練的方案。
結語
密集訓練後,小璇已能主動從溝通簿中找出圖卡,並與不同的溝通對象溝通。此外,小璇的母親在家不斷與小璇練習PECS,並進一步將家庭其他成員:爸爸、姐姐、弟弟,陸續納入團隊,家人在用PECS協助小璇的過程中,不僅更能同理小璇,家庭凝聚力也更好。
▲圖卡兌換溝通系統利用增強物,提高特殊生主動溝通的意願。(圖由臺中市響響輔助科技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