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台訊息
    • 最新消息
    • AAC影音
  • 平台簡介
    • 成立平台宗旨
    • 平台功能
    • 成員及分工
    • 聯絡我們
  • AAC科普
    • AAC迷思
    • AAC一般知識
  • 輔具產品
    • 輔具介紹
    • 輔具類型
      • 低科技輔具
      • 有聲溝通器
      • 溝通軟體
      • 溝通App
      • 輸入方式
      • 溝通輔具相關周邊產品
    • 輔具廠商
      • 元鼎國際
      • 格羅斯
      • 朋笛
      • 博陽科技
      • 吉喬
      • Sense森思
      • 語悅科技
      • 庭田
      • App Store
      • Google Play
  • AAC百寶箱
    • 溝通符號
    • 溝通輔具
    • 溝通技術
    • 溝通策略
    • 整合式方案
  • 資源連結
    • 政策法規
    • 相關書籍
    • 相關文獻
    • AAC新趨勢
  • 提供AAC服務單位
  • 網站導覽
  •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官網
  • Facebook粉絲頁
  • Youtube官方影片
  • 回饋與建議
前往主要內容
第一基金會AAC跨越溝通鴻溝平台
:::

第一基金會AAC跨越溝通鴻溝平台

網站導覽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官網 Facebook粉絲頁 Youtube官方影片
  • 平台訊息
    • 最新消息
    • AAC影音
  • 平台簡介
    • 成立平台宗旨
    • 平台功能
    • 成員及分工
    • 聯絡我們
  • AAC科普
    • AAC迷思
    • AAC一般知識
  • 輔具產品
    • 輔具介紹
    • 輔具類型
    • 輔具廠商
  • AAC百寶箱
    • 溝通符號
    • 溝通輔具
    • 溝通技術
    • 溝通策略
    • 整合式方案
  • 資源連結
    • 政策法規
    • 相關書籍
    • 相關文獻
    • AAC新趨勢
  • 提供AAC服務單位
AAC科普
::: 首頁 > AAC科普 > AAC一般知識 > 輔助科技助特教生獲成就感
  • AAC迷思
  • AAC一般知識
2017-10-06

輔助科技助特教生獲成就感

作者:王俊凱

文/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特教組博士班研究生王俊凱
發行出處/國語日報特教副刊(本刊由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國語日報聯合製作)
發行日期/2017年10月6日

「身心障礙相關特殊教育需求領域課程綱要」是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由「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大面向,引導學生經由體驗、探索、實踐、省思的學習活動,學習與發展。課程規畫不以障礙類別區分,而以身心障礙學生需求為核心,各科目間互有關聯,但不重複。

其中有關輔助科技應用科目,包括認識科技輔具、使用意願、操作、維護及簡易故障排除,輔具的運用則歸屬相關科目,如使用點字機和手杖,分別列於點字和定向行動科目;使用溝通輔具的牽涉範圍較複雜,溝通輔具的使用,列於輔助科技應用科目;符號理解、策略擬訂,則分列溝通訓練科目。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的適用對象,為經專業評估後,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國小到高中學生,以突破障礙類別為原則。輔助科技應用科目的課程目標包括:

  • 應用輔助科技,提升獨立生活與問題解決能力。
  • 應用輔助科技,增進自主學習與提升學業效果。
  • 應用輔助科技增進社會參與,提升社會適應能力。
  • 應用輔助科技探索自我,實現自我價值,並不斷自我精進,追求生活品質。

輔助科技應用科目的學習重點,包含學習表現及學習內容兩部分。學習表現有四向度,分別為:認識輔具功能、有意願使用輔具、正確操作輔具、維護輔具及簡易故障排除;學習內容則有九向度,分別為:視覺輔具、聽覺輔具、行動移位與擺位輔具、閱讀與書寫輔具、溝通輔具、電腦輔具、生活輔具、休閒輔具、其他輔具,另因輔助科技日新月異,如有其他有助於增進學生適應能力的教育輔助器材,均可歸於「其他輔具」,以維護特殊教育學生受教權益。

應用實例

張順富老師是一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特教教師,他喜歡帶領特殊生動手操作,並嘗試新鮮事物,將資訊應用於教學中,他所服務的集中式特教班共有四名學生,學生能力落差大,常讓團體教學充滿挑戰。
班上四名特殊生的基本能力及溝通需求概述如下:

1. 小光(化名):一耳戴人工電子耳,一耳戴助聽器,能模仿嘴形,但無法透過言語溝通。
2. 小思(化名):能以簡短言語回應教師,對喜好的物品有較強烈的堅持,如不理會,會持續要求物品,直到達到目的。
3. 小趙(化名):較躁動,不耐久坐,根據教師課堂觀察,聽覺記憶優於視覺記憶,能以言語回應問題。
4. 小立(化名):言語表達以仿說為主,原先發聲的力氣很足 後來因開刀住院 缺乏運動機能訓練,體力及肺活量均不若以往,也影響發聲。

介入策略

為因應特殊生學習需求的多樣性,並充分運用他的優勢能力,張老師參考輔助科技應用科目及溝通訓練科目來設計課程,採用多層次教學法,設定同一個教學主題,以達成學生個別不同的目標。過程中,讓每個特殊生都能藉調整目標參與課程,獲得學習成就感。介入策略如下:

  • 教材編選:以四格順序圖卡的生活故事為題材,如「洗澡」、「起床」、「排隊上廁所」、「保健室」、「分蘋果」等能與特殊生生活經驗連結的故事作為主題,再依能力分配上課執行事項,讓每個特殊生均能藉由部分調整,充分參與。
  • 教學資源:準備電子白板、筆記型電腦、超短焦投影機及無線網路基地臺,並依據特殊生需求,準備FM調頻系統及以行動裝置為載具的溝通輔具。
  • 教學實施:透過無線網路基地臺,將平板電腦的畫面投影至電子白板,當老師與其中一名學生互動時,其餘三人能將注意力放在電子白板上的內容。小光透過FM調頻系統,能將語音訊號直接傳送到耳朵,降低環境噪音、距離及回音的影響。
  • 學習評量:讓特殊生用觸碰平板、指認、手勢或簡單言語(仿說)等多元方式,回應教師提出的問題。

圖1 張順富老師依據特教課綱的原則,採用多層次教學法,讓每個特殊生都獲得學習成就感

 ▲張順富老師(立者)依據特教課綱的原則,採用多層次教學法,讓每個特殊生都獲得學習成就感。(圖由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特教組博士班研究生王俊凱提供)

結語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身心障礙相關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綱要,現階段尚屬草案,筆者有幸擔任研修人員,經由一次次的工作會議及專家諮詢,蒐集修正意見,並根據意見修正內容,持續進行滾動式修正,讓各科目內容日趨完整,未來提供第一線教師參考使用。

回列表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Facebook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Line
:::
第一基金會 第一基金會

服務信箱:aac_service@diyi.org.tw

服務專線:02-2722-4136轉1856

傳真號碼:02-2729-1742

服務地址:115台北市南港區重陽路223號 B1 查看地圖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官網:https://www.diyi.org.tw/

富邦文教基金會

通過A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A-cart網頁設計:雲端主機
Lin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