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君于、吳佳玲、吳真鳳、張婉琪
文/李裕承診所語言治療師吳佳玲、華揚醫院語言治療師曾君于、大千綜合醫院語言治療師組長吳真鳳、新高鳳醫院語言治療師張婉琪
發行出處/台灣聽力語言學會 聽語學報 第七十九期
發行日期/2018年4月2日
溝通像是陽光、空氣、水一樣,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但在世界上某些角落,總有人不能輕易達成溝通,這就是為什麼需要「語言治療師」。
為了在臨床實務上有最新的資訊及應用,身為語言治療師的我們藉由參加專業課程研習不斷地精進自己。在一次參加乙類輔具人員課程,我們從中瞭解到政府現正推動的輔具相關新制度,不只需要人力執行也需要更多元化的輔具類型以供選擇。身處第一線醫療人員的我們最了解個案的需求及整體條件,但要如何提供他們適合的建議及設備,尚需語言治療師們一同來努力。於是,一個念頭悄悄地在我們心底播下種子。
一個新產品的問世,可能是來自於原先的缺乏與不足或是希望帶來更多選擇性。所以,有了C-PLUS,有了語悅科技有限公司。
還記得在一個簡單的餐廳裡,幾個大學好友就這樣約定好了未來的製作方向。在計畫初期,想著該怎麼把想法具體化。每個禮拜約定好時間共同開會,一起討論國內外相關期刊論文,慢慢修改調整至產出整個軟體的雛形。
因為需要經費,我們也曾申請政府補助計畫,雖然失敗了,但這驅使我們將原本的小計畫變成了一個公司的產品。想像產品雛形容易,但要開始將其具體化時,什麼都需要自己動手來。從版面設計、圖片搜集、文字內容、圖片編輯、按鍵的多寡、所有圖片擺放的位置,電腦裡滿是相關資料,不斷修正再修正,大家一起分工將一項項任務完成。從開始到產出,歷時了3-4年,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從沒停歇地不斷討論……。
國外的溝通軟體相對來說選擇性多很多,例如:DynaVox InterAACt, Tobii Communicator, Grid Player, PRC Unity…,有些可在iPAD上操作,也能用手機下載使用。
以下將就國內外溝通軟體的內容設計、使用情形、參與發展軟體人員及方向等面向陳述。
(一)內容設計
內容部分,國外的溝通軟體功能多元,除了溝通版面外,很多溝通軟體會附上其他功能,例如:storyboards, talking photographs, visual schedule等等,除了溝通用途外,也能進行教學或互動。
在版面設計部分,國外軟體有許多是強調主題性的版面。例如:廚房主題的版面,將在廚房可能用到的詞彙放在版面中,讓使用者可以更快速地溝通。另外,在國外,有些公司會在網站上分享個案們使用溝通軟體的情況,並且透過錄製影片的方式,讓有需求的人更了解使用溝通輔具的成效,照顧者也能提供回饋供大家參考。
以目前國內的溝通軟體來說,大多是強調溝通版面。雖然近年也逐漸在軟體中加入問答、情境溝通等項目,但與國外的軟體相較之下,還是略為粗糙,這個部分也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期望能慢慢讓國內的溝通軟體更豐富、更完整。
「語悅科技有限公司」被定位為一家提供教材、教學軟體及溝通輔具的公司。身為語言治療師的我們要提供這樣內容、想法及將此產品化,對我們來說並不困難。但,在創業初期,我們每個月都有開不完的線上會議、每個月都有看不完的期刊、做不完的事項清單,這樣的雙重身分之下最大的阻力來源,可想而知就是時間的壓力。如何從有限的時間再擠出更多的時間,以及如何做好時間的規劃變成我們全體的共同課題。然而時間再擠也就是這麼多;時間規劃得再好,該花時間做的還是得花時間。因此我們發展出了一套分工系統,雖然只是簡單的分工概念,但真的節省了我們很多時間。隨著時間推進,大家的工作都越來越上手,時間這個阻力也就慢慢的變小了。
在臨床工作上,我們遇到最專業的顧問—病人及家屬。很多病人都願意給我們機會,反覆試驗研發中的產品,驗證我們所想是否符合他們的需求。以病人的角度出發,輔以語言治療師同伴的建議,因此協助我們設計出優化的Communication Plus。
但除了利用臨床經驗來設計產品外,我們也需要花工作以外的時間,學習新知和處理相關事宜,例如:公司營運、接洽跨領域的人員、統整相關文獻、美編、企劃、客服…等。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公司團隊成員們都能在工作、創業及生活之間維持平衡點,良好的時間規劃及擁有優秀的團隊夥伴,是在克服艱難或解決問題很重要的因素。
某一天中午,我一如往常地到醫院附近的麵店買午餐,在旁等待時,聽到後方有人叫喚,回頭一看是病人阿泰(化名),他與老婆剛好在店裡用餐,這時餐點上桌了,是兩碗滷肉飯,但阿泰一看到滷肉飯立刻露出不悅的表情及聲音,彷彿是在指責老婆點錯他的餐點,但老婆也不甘示弱地回答:「我剛問你要點什麼,你就說一樣,每次都說一樣,我怎麼知道你要點什麼!」
阿泰是一位失語症個案,他的語言理解力與一般人無異,但在語言表達的部分卻是差強人意,常常提取不出想要講的詞彙,就算勉強說出來了,也常常有語意上的語誤。像阿泰這樣的個案在臨床上不在少數,他們在生活上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雖然大部分是小問題但卻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品質,試想看看如果我們連最基本的想要吃什麼、喝什麼都不能被滿足,那我們對生活會有多無力、多沮喪。
AAC是Augmentative &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的縮寫,意思是擴大性及替代性溝通,泛指任何可以用來替代口語溝通的工具。其中一款用在電腦上或平板上的系統,稱為面對面溝通輔具。目前市面上已有許多這樣的工具,其中C-PLUS麻雀版與C-PLUS鸚鵡版是我們自行研發設計的軟體,C-PLUS麻雀版裡可以將所有我們需要用到的時機、類別的圖片放在一個總圖裡,點入就可以進行溝通。像阿泰這樣的情形,我們就可以將店內餐點拍下來,並建立一個該店餐點的圖片,每次進去該小吃店就點開,讓阿泰點餐。此外,C-PLUS麻雀版還可以調整圖片呈現的數量,針對能力還沒那麼好的人,我們可以選擇一頁只呈現兩張圖片,而針對能力較好的人則可以點選一頁呈現六張圖片,在選擇圖片之後可點選發音,讓個案跟著一次,進而練習語言表達。除此之外,C-PLUS麻雀版除了一般的單一圖片呈現模式外,還有情境熱點的點選模式,可以直接把現實生活中的情境拍下來並建立熱點,使用者可點選熱點做溝通。像阿泰這樣的例子,他太太可將他們常吃的餐點整桌拍下來,並將每一份餐點都建立一個熱點讓阿泰直接點選。
而我們研發的另一個系統C-PLUS鸚鵡版,這個系統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樣---學習。人天生就有學習的能力,但學習需要工具,C-PLUS鸚鵡版裡的句型練習庫、情境互動教學、對話練習、與主題式教學,就是很好的工具,在臨床上可使用句型練習庫來建立使用者運用片語、簡單句以及疑問句的表達,句型練習庫還有分等級可以讓使用者從簡單的等級一步一步往上邁進,在這個過程當中個案可以感受到無比的成就感,也提升了他們的溝通動機。
在推廣C-PLUS階段時,許多語言治療師給了我們非常寶貴的建議,比如:圖字的調整、字的比例、錄製聲音的長短、圖片的清晰度等等。同時,我們也發現到大家對於理想的高科技輔助溝通系統(AAC)或語言教學軟體都有其藍圖,也都願意進一步了解相關的軟體;但,礙於臨床的工作環境,或是手邊沒有適合的資源,所以實際使用高科技AAC介入的語言治療師為數不多。
在推廣C-PLUS的過程中,曾有人提及:「AAC不是一個很小眾的產品嗎?有需求的人這麼少,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精力做這件事情? 」首先,需求少不代表沒需求,也不代表它不重要。AAC的重要性在於,使用者可以透過口語以外的管道,與外界溝通訊息,讓身邊的人能夠瞭解使用者的感受、想法與需求,這對於某些種類的失語患者、腦性麻痺患者、患有自閉症或受其他因素影響而無法使用口語但確實有溝通需求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其次,AAC其實並不小眾。大家會認為小眾往往都是把AAC定位在只有重度的個案才會用,或是臨床決策上最終的手段,但AAC並不是語言治療的終點,它應該是一個過程,一個幫助使用者能成功與人溝通的過程,使用者在一次又一次成功溝通的經驗中,了解到溝通的重要性,並發展出更自然更便利的溝通策略。許多的研究顯示,使用者在接受AAC的介入後,其語言能力進步許多;再者,AAC並不只是侷限於溝通軟體、溝通板、或圖卡,我們經常在治療尚未有口語的個案時,會先教他們使用手勢溝通,如:來、要、拜拜,其實手勢就是一種無科技的AAC。但個案並沒有因為學會手勢後就放棄口語不說話了,這個例子或許無法套用到所有個案身上,但我們想傳遞的訊息是:AAC應該是一種助力,能幫助個案成功溝通的助力,我們都應該在提供語言治療服務時考量AAC介入的可能性。
現有的一些溝通軟體多是以工程師的角度為出發點來設計,實際上使用溝通軟體的人,像是語言治療師或特教老師或是家長,反而很少參與研發或設計,所以做出來的產品可能與使用者的需求會有落差。C-PLUS的產出,除了希望擴大溝通輔具的選擇性之外,也希望能夠開發出以使用者為出發點的產品。在未來,語悅科技有限公司也將持續推出更多相關項目以符合更多使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