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俊凱
文/特殊教育教師王俊凱
發行出處/國語日報特教副刊
發行日期/2018年9月7日
隨著特教思潮的演進,特殊生進入融合班級已是趨勢。為了幫助特殊生融入環境學習,輔助科技(Assistive technology)是提高成功機率的關鍵因素。
在特殊教育學校中,特殊生大都透過輔具學習,但在融合班級中,可能僅有一兩名特殊生使用輔具。在融合環境中,不僅須考量特殊生的輔具需求,教師也須了解一般生對特殊生的看法及感受,以利進一步營造友善、接納的環境。
實施融合教育,是讓所有學生在普通班級中參與社會性和學術性活動。因此,有複雜溝通需求的特殊生更需要輔助科技支持,提升他在融合環境中的溝通能力,他才能「有意義的參與活動」;如果提供給特教生的支持有限,特殊生可能會遭遇無法把能力轉化成實際表現的情況。
在融合班級進行輔具需求評估及介入時,教師可以先蒐集一般生在班級中參與活動的資訊,了解他們的參與方式後,再就特殊生在活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透過輔助科技予以支持。
以「吃點心」這個班級活動為例說明。在點心時間,一般生經教師提醒後,就會自己去洗手,還會使用言語,主動要求吃餅乾及喝飲料,但特殊生須請教師協助才能洗手,且無法在當時的環境有效使用言語,要求物品。這時的介入計畫,可使用視覺化溝通工具,將洗手的技能進行一連串的工作分析,透過視覺化策略,引導特教生表現適當行為。
教師提供餅乾及飲料供特殊生選擇時,特殊生透過「眼睛凝視」或「以手指接近目標物品」,表示他的選擇,甚至可進一步使用單鍵溝通器,以聲音的傳送來表達需求。
應用實例
阿德(化名)是徐動型腦性麻痺者,就讀融合式幼兒園,他剛入學時,全身癱軟,無法自主移動;雖有高度溝通意願,但無法藉由言語表達。在手部功能控制上,阿德的右手雖然可以握拳或伸出手指,卻無法操作太小的開關。
評估阿德的認知、語言、溝通、動作能力後,選用掃描型語音溝通板作為溝通輔具,但使用輔具時仍有困難必須克服,說明如下。
實施成效
幼兒園教師使用掃描型語音溝通板前,曾有些遲疑,像阿德這樣沒有口語能力但聰明的學生,只提供他三十六個訊息夠用嗎?這個疑惑在阿德開始使用溝通輔具後消失了。阿德使用掃描型語音溝通板後,不再只是被動的讓人猜測他的意思,他可以自發、隨時的使用語音溝通板表達想法,參與活動,進而與同儕建立更好的互動關係,也為將來使用電腦化溝通系統做了充足的準備。
▲阿德(化名)使用溝通板表達他的需求。(圖由退休幼兒園教師楊月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