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俊凱
文/社團法人中華響響輔助科技協會秘書長王俊凱
發行出處/台灣聽力語言學會 聽語學報 第九十二期
發行日期/2020年8月2日
美國聽語學會(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ASHA)提出AAC應包括四元素,分別是溝通符號、溝通輔具、溝通技術及溝通策略,是AAC重要的學習內涵。
小儒年齡8歲,罹患腦性麻痺,就讀國小特教班,因呼吸控制、肌力較弱,口臉部肌肉動作受限,導致發音困難。小儒的聽力很好,對聲音很敏銳,很喜歡聽不同的音樂,他能聽懂生活中的常用訊息,也開始學習識字,能理解常用詞彙的意思,但平時仍多使用臉部表情、點頭或搖頭方式回應「是或不是」的問題,雖然有溝通意圖,但因整體動作控制受限,致使溝通較為被動,多半得仰賴溝通夥伴的協助。
因應小儒的特殊需求,老師在為其擬定課程時,可從溝通符號、溝通輔具、溝通技術、溝通策略四個元素去思考,為其擬定一套溝通訓練方案。
一、溝通符號
小儒在圖片及文字上具有一定的辨識能力,但因家中及學校均在教他識字,故初期先在溝通版面設計上以文字作為主要溝通符號,但因使用文字,溝通仍會受限,故將文字符號視為滿足溝通性需求的短期目標,並將學習注音符號視為下一階段的AAC目標。
二、溝通輔具
在溝通輔具選用上,因小儒受低張影響,易誤觸溝通版面上的格子,後來選用GoTalk 9+語音溝通板是因其在溝通版面上有保護框可區隔每個格子,透過設計好的主題版面及語音溝通板提供的語音回饋,幫助小儒能更有效的參與學習活動。
三、溝通技術
小儒在評估時曾經使用掃描,以兩個特殊開關操作平板式溝通輔具,但考量操作習慣及使用效率後,最後選擇訓練以手指按壓的方式,來表達需求及回應問題。
四、溝通策略
在策略的使用上,為讓小儒能在最短時間,把想要表達的正確訊息給傳遞出來,老師選用不同的課程主題,除了讓小儒在互動時以角色扮演的方式練習句構使用外,亦結合實際生活情境,讓小儒能將所學的溝通技巧用於不同環境及溝通對象,相關策略說明如下:
1. 課程主題:以生活議題為故事腳本,如:購物、麥當勞用餐、下雨天、慶生會等,將課程中會用到的詞彙設計成一張溝通版面。
2. 溝通版面設計:以顏色區分詞性,如主詞使用黃色、動詞使用綠色、名詞使用橙色、社交用語使用紫色,配合示範、提示、延宕等策略,引導小儒以組句方式回應問題。
3. 電腦多媒體搭配語音溝通板:老師使用電腦呈現故事腳本,提供小儒在視覺、聽覺的多感官刺激,並搭配GoTalk 9+語音溝通板,讓小儒在事先設計好的溝通版面上能組句回應問題。
在溝通訓練介入半年後,小儒已經能使用溝通版面上的詞彙或是組句方式回答問題或向老師介紹故事內容。另因小儒喜歡聽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在家中也會配合將小儒覺得有趣的句子,紀錄在溝通版面上,讓小儒事後透過按壓語音溝通板跟大家分享趣事。
透過親師之間的合作與密集訓練,除了小儒操作穩定度愈來愈好外,他的主動溝通意願也愈來愈高,現在亦會主動跟老師分享他覺得有趣的生活大小事,與初見時較被動,多半需仰賴溝通夥伴協助才能溝通的狀況已大不相同。
圖二、小儒使用GoTalk 9+語音溝通板,搭配主題課程進行句構練習
圖三、生活議題的故事腳本與溝通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