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美慧
文/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組 組長陳美慧
發行出處/台灣聽力語言學會 聽語學報 第九十二期
發行日期/2020年8月2日
使用輔助溝通系統(AAC)的目的,即是要使個案能更有效地從事多元性之溝通互動。達到溝通需要: 訊息傳遞、親密社會、人際關係及社交禮儀四大目的(Light,1988) 。而在早期醫療和教育上的應用有很多臨床應用的研究報告及實例中顯示;AAC 的應用,能夠改善兒童的人際關係、減少情緒行為問題,使兒童的學習態度由被動轉變為主動,並能提升兒童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增加與他人互動的機會 。
這裡我分享一位之前應用AAC 的個案-鍾小妹,是一位多重重度徐動型腦性麻痺,及雙耳重度聽損 (70d B HL) 。鍾小妹到本院接受語言治療時已經 7 歲,因為鍾小妹無口語加上重度聽障,當時因助聽器配戴不當,一直有雜音使得鍾小妹不願意配戴,因此起初接觸她,僅能從訪談媽媽中了解家人及學校老師都是簡單手勢和鍾小妹溝通,而事實上也很少與之互動,大部分僅是提供生活照顧,滿足其生理的需求,因為家人和老師都認為鍾小妹應該沒有什麼主動溝通的意圖及需要,只是偶而會揮一揮不受控制的手,也不知道她要做甚麼。
在經過幾次的治療之後,漸漸發現鍾小妹的視覺記憶非常好,會記得上一週教過的10 幾張配對水果圖卡,一個月後她已經可以記住超過 50 張以上的常見物品圖卡,於是我嘗試以文字+線條圖的配對,以提升其抽象符號的概念,結果她一樣過目不忘。接著再用"OX"的符號卡片代表是或不是讓她指認,上課時會用教過的圖卡以是非疑問句來詢問她過去一周在家中或學校的活動,經過媽媽的確認,每次都有 90% 以上的正確性。於是和媽媽討論希望第 2 個月治療前能將鍾小妹的助聽器調整好,並配戴著上課。
慢慢地,鍾小妹每天會用手去指衣櫃,自己選擇每天上學要穿的衣服,也開始喜歡用手指沾水彩在紙上塗鴉,也開始會嘗試用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我在第 2、3 個月分別施測了托尼智力非語言測驗 (TONI-2) 甲式和乙式,分析結果發現鍾小妹非語言智力測驗落在分數 M=110-140/SD=16.5- 21,她雖然沒有口語,但可以確定其智力是正常的。同時也做了溝通輔具評估,動作控制是鍾小妹最難克服的部份,我和物理治療師一起討論如何調整她在輪椅上的坐姿,並考慮更換多功能的輪椅。 語言治療的課程也開始更多元化:玩遊戲 、圖卡排列故事,有時候會利用排列文字 圖卡的方式說故事 。剛開始先從3- 4張圖卡的序列故事, 20 個字以內,鍾小妹都會在 30 分鐘之內就記得全部的故事,並且會自己用文字將故 事從頭排列一遍,語法也完全正確。溝通的方式已改為圖卡+文字的溝通板 ,接著依不同情境設計在家、在機構以及治療室使用的溝通板。但是除了治療時會使用之外,在家中卻很少有機會使用溝通板,為增加媽媽在家中的應用,在與媽媽溝通後,找到每天早上鍾小妹都有選衣服的需求,即先製作選衣服的語音版面 (8 格),讓媽媽在上學前詢問鍾小妹今天要穿的衣服,而她也可以透過溝通 板主動表達,結果使用成效極佳。由此可知若要家長習慣使用,必須要先找到家長與個案都很在意的溝通內容。
之後再依啟智學校的日常所需製作溝通簿讓她帶去學校,再配合學校語言治療師的教學,將注音符號做成語音溝通板,利用知覺刺激及誘發讓她了解每一個注音的符號的特性,再書寫注音在她認識的字旁。透過和學校語言治療師的合作,鍾小妹在 5 年級時會用注音符號拼音表示需求,但是由於她動作上的困難使得她在拼音溝通的速度變慢,溝通效率並不理想,因此在溝通上還是使用圖卡或文字。而在和職能治療師一起評估後,也開始訓練她利用電腦外接軌跡球滑鼠參與學校的課業內容。
平常,我和鍾小妹在治療時最常用的是綜合溝通方式,有時候會直接用點頭/搖頭,有時候用是非問句、圖卡、文字,也會用繪畫線條。有一次,她就用畫圖的方式告訴我她假日去了屏東奶奶家的海邊游泳;和她溝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更讓自己在與她治療期間獲得很多專業知識的實證及成就感。
輔具溝通系統的介入目標包含:提升個案語言理解和表達的能力、增進個案在學校及社區參與能力、增進個案人際關係及社會性互動等。以上的目標我們可以從鍾小妹在應用輔具溝通系統的發展得到完整的臨床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