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席芸
文/ 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專業發展組
小宜3歲2個月進入發展中心時,能聽懂常用的簡單指令,有要求時會拉人,不要時就大哭,在協助他逐漸適應上學生活,情緒稍微穩定後,即開始一步一步地從作息中建構他的溝通。
結合結構式教學的時間程序表,將活動結合圖卡,到理解每天要進行的如廁、喝水、上課、吃飯等活動和相對應的圖片(1:1),利用自閉兒優勢的視覺理解,再連結到他的需求和喜好,溝通也就由此而建立,從老師拿著他有需求的物品到他面前,請他撕下圖卡(2選1)跟老師表達需求,如喝水、玩玩具……等。
隨著小宜理解的進步,他會使用的圖卡逐漸增加,老師也逐漸擴充他溝通的範圍,從需求到跟人互動,如打招呼、問候、情緒等;也讓他用溝通本,每頁都加上「我要」、「我不要」的圖卡協助他學習用句子溝通;然後再建立他語法上的複雜度,使用詞類分頁的編排方式,加上顏色的提示,讓小宜學習慢慢自己一個詞一個詞的組成句子,名詞、動詞、形容詞、時間副詞、情緒詞等;之後再依據他識字的程度慢慢地從圖卡轉成字卡,接著小宜已經可以用全字卡的溝通本與人無礙的溝通。
更欣喜的是,當小宜開始組句時,他的口語也在溝通時不斷聽到老師說出後慢慢發展出來,會看著圖卡仿說,慢慢到可以先選擇要表達的圖卡,再看著圖卡自己說,一度,老師擔心此階段圖卡是否會成為小宜學習口語的阻礙,但事實上這個階段,需要繼續使用圖卡(或字卡)(即視覺提示)來增進他學習口語及擴充語彙量及句子,直到他可以更有信心及流利地說出口語。
在小宜離開中心要步入小學時,他已經不需要再攜帶溝通本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本空白小筆記簿,因為小宜對於新事物充滿好奇,當他看到不認識的東西或新習得的語彙時,他會要求大人寫在他的小本子,他再反覆練習,裝進他的大腦資料庫中在情境中使用。
經常我們會被問到的問題是,手語、圖卡或其他輔具是否會阻礙孩子的口語發展,事實上這些都是建構、鞏固及擴展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帶動之後口語發展的最佳助力,小宜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當他的語言能力逐漸被建構且自己能夠自如地使用口語後,這些輔助方式及輔具自然而然就慢慢退場,但這段歷程卻是家長們在期待孩子能有豐碩成果前需要正視及循序執行的過程。
圖1 溝通本-日常生活綜合詞語
圖2 溝通本-食物
圖3 溝通本-情緒、身體不舒服
圖4 溝通本-表達整句話